吴忠:携手同心共赴美好前程
吴忠是黄河母亲胸前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共饮一河水的36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从历史深处走来,各民族团结融合的佳话源远流长,从富平三迁、灵州高会、弘化公主和亲到我们党在同心县建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到吴忠市两度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所辖五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现“国字号”全覆盖,再到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民族团结的“金种子”在吴忠大地生根发芽、硕果盈枝。
近年来,吴忠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凝聚起各族群众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的磅礴伟力。
以“主题主线”凝聚砥砺奋进力量
01
思想的火炬照亮着崭新的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创造性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深情地对大家说:“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增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与干劲。
2024年6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他说,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声声嘱托暖人心,浓浓期望照前程。2010年起,吴忠市委、市政府便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十几年来,踏着时代发展的节拍,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历了探索尝试、总结成型、深化提升、提档升级、巩固拓展的发展历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具有吴忠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2024年,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召开,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提出要大力实施好凝心铸魂、文化浸润、共富共享、深化创建、法治护航、党建引领“六大行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奋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高标准示范。
民族团结之花需要时时浇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需要积极构建和促进,不断巩固和发展。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正不断用心用情用力,多角度、宽维度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吴忠各族群众心中,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以“发展之钥”解锁共同富裕密码
02
团结出向心力,团结出生产力。发展是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80%以上的财力优先用于民生事业,用心用力办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等30件民生实事和盐池县大水坑村农贸市场改造等505件“一村一年一事”。2024年,吴忠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3.7亿元,同比增长6.1%,让各族群众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果。
利通区东塔寺乡深入实施“富脑袋+富口袋”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红寺堡区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带动万人或家庭参与电商产业,打造特色直播聚集地;青铜峡市峡口镇任桥村把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打造集停车、住宿、仓储于一体的物流园区,带动周边餐饮、零售行业蓬勃发展;盐池县先后建成花马池镇田记掌村集体经济提升项目、冯记沟乡回六庄村肉牛养殖园区、老庄子灌区节水灌溉蓄水池等60余个重点产业项目;同心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闽宁协作、央企帮扶,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各民族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础更加厚实。
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有力步伐中,我市各族群众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文化之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03
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擂大鼓、跑龙灯……乙巳蛇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春节期间,我市以非遗为媒,以社火为礼,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用非遗民俗讲好吴忠故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市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持续扩大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黄河金岸马拉松等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
2024年12月,市委书记王学军到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广大师生讲授题为“种下幸福‘石榴籽’,浇灌民族‘团结花’,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的思政课,引导各族学生增进“五个认同”、种下爱国奋进的种子,矢志成为有理想、有信仰的新时代青年。
红寺堡区罗山中学1400余名高一新生徒步28.8公里,深刻体悟“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的精神内涵;盐池县六所中学6000余名师生沿长城开展徒步活动,上好入脑入心的“开学第一课”;同心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让学生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我市坚持以史育人,广泛开展“五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用好同心红军西征纪念园、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等全市3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在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赓续红色血脉。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建立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以她名字命名的“兰花芬芳”志愿服务品牌,已经成为利通区乃至宁夏一个响当当的志愿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吴忠市注册志愿者达32.45万人,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一名志愿者,吴忠市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之城。
我市坚持以德树人,常态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行动,大力宣传“王兰花”式先进典型,讲好移民搬迁共富等时代故事,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扎得更稳、树得更牢。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市将文化、文艺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以“互嵌共融”绽放和谐幸福之花
04
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邻居节现场,馓子飘香、麻花酥脆、凉皮筋道、糖糕软糯……群众点赞率最高的百家宴也摆上了桌面,现场人头攒动,香气扑鼻。每年9月,吴忠市都会举办“社区邻居节”,这是一个属于社区居民自己的节日,也是增进邻里情感、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我市全面推进构建“金花园”式互嵌社区,打造“邻里亲·一家人”等互嵌共融品牌,支持、引导基层建设石榴籽“居民议事亭”等实践阵地,连续41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连续举办20届“社区邻居节”,常态化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学工娱、吃住行”中增进共同性。
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榜样力量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更是一种现实行动的体现。
“拇指作家”马慧娟长期扎根基层,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深入各民族群众家中倾听心声,了解诉求,积极架设“连心桥”,用文字书写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徐海侠以自身的奋斗故事生动宣传党的政策,扎实做好扶残助残工作,先后孵化了50多家企业,为230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15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以温暖之光照亮助残之路。
10年来,青铜峡市古峡禁毒帮困志愿者联合会党支部书记、黄河生态护卫队负责人李小平带领黄河生态护卫队开展黄河河道垃圾清理、干流巡河、青年林种植养护、黄河文化宣传等活动160余场,与黄河流经宁夏四地市环保团队联动,影响人数超过100万人,将民族团结的“金种子”播撒在公益事业的土壤中。
人人参与、处处有形、事事可感。吴忠市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将“共同”二字深深镌刻在吴忠大地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吴忠大地越铸越牢。
以“制度之基”奏响民族团结强音
05
完善体制机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保障性工作。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通过《关于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部署的3个方面39条具体措施和市委明确的6个方面20条具体任务,既把各自工作置于铸牢工作大局中整体谋划,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又聚焦各自牵头任务,拿出过硬措施,集中优势资源推动重点突破,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铸牢工作吴忠经验,真正做到立足全局谋一域、干好一域促全局。
我市先后出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决定》《吴忠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职责》,细化职能职责31条,把全面贯彻主线写入部门“三定”方案,有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全面构建起各项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发力的工作格局。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吴忠市坚决扛牢重大政治责任,时时处处事事聚焦主线,“一盘棋”落实,“一体化”推进,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高标准示范。
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心向同一个家园。新征程上,吴忠市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十个到位”工作措施为抓手,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努力在经济发展上“互助”,在生活空间上“互嵌”,在文化传承上“互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力量。(记者 杨立媛 张娜)
原标题:《吴忠:携手同心共赴美好前程》
阅读原文